今天是城市公共安全日。該節日旨在加強政府監管力度與警覺性,提高民眾防災自救意識。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城鎮化的蓬勃發展,城市安全基礎薄弱、安全管理水平相對落后等問題隨之凸顯,國家公共安全的主戰場已然轉向城市。近幾年,全球范圍內各類災害頻發,城市一次次受到巨大沖擊。一場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更是放大了城市面對突發災害時的“脆弱”。怎樣為未知的風險做好準備,提升城市應對突發性、系統性重大風險的能力至關重要。
在城市安全領域,辰安科技早在2016年便聯合科研依托單位清華大學公共安全研究院,率先提出“城市生命線工程安全運行監測”概念。團隊經過不懈的技術攻堅,聚焦城市燃氣爆炸、橋梁垮塌、路面塌陷及城市火災等高發事故的防控難題,攜手安徽省合肥市政府建成了我國首個城市生命線工程安全運行監測系統。“合肥模式”受到黨和國家的高度認可,在全國實現多地開花,充分體現了辰安科技拱衛城市安全的科技“哨兵”作用。
此外,辰安科技研建的“智慧安全佛山”項目通過構建“一平臺、三中心、N應用”的城市安全治理新模式,成功實現對城市安全風險24小時不間斷監測、智能化預警以及快速化處置,有效提升了城市安全精細化管理水平,科學實現佛山城市生命線安全風險可管可控,確保城市生命線主動式安全保障。佛山市被國務院安委會辦公室選定為國家城市安全風險綜合監測預警工作體系建設試點城市。
在沿海城市煙臺,市應急局與清華大學公共安全研究院及辰安科技深度合作,開展“煙臺城市公共安全信息化項目”建設。煙臺市應急局利用建設成果,持續提升安全生產智能化和安全水平,為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打造出了具有“煙臺特色”的智能應急新模式。
在北陲重鎮黑河市,辰安科技聯手當地政府開創性地提出了 “一級部署、二級使用、多級賦能” 的“智慧城市·黑河模式”。項目搭建了“一中心”即城市運行管理和應急指揮中心作為智慧大腦,“兩平臺”即城市大數據平臺和公共服務平臺作為智慧底座,開展了圍繞政務服務、城市管理、應急管理、市域治理、市民服務、自貿片區等專項的智慧應用建設。
辰安科技的城市生命線工程在西部重鎮烏魯木齊市也得到了延續與落地應用。團隊利用科技手段為建設安全烏市添磚加瓦,致力打造西部地區城市生命線安全工程第一樣板。今年,辰安還成功中標了北京懷柔韌性城市項目,攜手懷柔區及在懷企業共建韌性城市新范式,進一步通過合作研發傳感器新技術,構建產業新生態,打造可推廣、可復制的韌性城市標桿。
安全是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前提和基礎。眼下,未雨綢繆推進城市安全建設成為一眾城市應對突發沖擊的策略性選擇。緊跟國家公共安全產業發展迅猛勢頭,辰安科技將繼續為更多城市高質量發展提供科技支撐,用日日履新的技術和解決方案為城市安全建設書寫濃墨重彩的新篇章。